关于做好2025年度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
根据《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关于开展2025年度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含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和博士后科研业绩评估考核资助申报工作的通知》(博管办〔2025〕3号),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以下简称国资计划)按照“个人申报、单位推荐、专家评审、择优资助”的原则实施分类分档资助。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资助标准及人数
国资计划分为A、B、C三档,资助期为两年。其中,A档为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以下简称博新计划),资助标准为每人每年28万元,另每人一次性配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科研资助经费8万元,2025年拟资助500人;B档资助标准为每人每年18万元,2025年拟资助1000人;C档资助标准为每人每年12万元,资助人数根据年度经费预算情况确定。
2025年继续开展博士后科研业绩评估考核资助工作。获得国资计划(含A、B、C档)资助的人员均须在出站前(一般应为获资助18个月至资助期满时)申报博士后科研业绩评估考核资助,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将择优予以一次性资助。博士后科研业绩评估考核资助标准分为三档,一档资助标准为每人10万元,二档资助标准为每人6万元,三档资助标准为每人4万元。资助人数根据年度经费预算情况确定。
二、申报条件
(一)博新计划(国资计划A档)
申请人须为 2025年拟进站或新近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备良好思想品德。
2.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较强科研能力,无科研失信情况。
3.1993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获得博士学位3年以内。
4.申报项目属自然科学,涉密项目须脱密。基础研究主要面向基础科学、交叉理论以及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应用研究主要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数字经济以及各领域重大工程技术、共性技术等。
5.申请人的博士后合作导师应为高水平专家,学术造诣深厚,可为申请人提供高水平科研平台。向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国家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倾斜。
6.拟进站的申请人须为全日制博士。应届博士毕业生同等条件下优先。拟进站的应届博士毕业生在申报时须已满足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基本要求,已初步选定博士后合作导师,并与合作导师初步拟定研究计划。
7.新近进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须为 2024年3月1日(含)之后进站的人员,且本站博士后研究期间未申报过博新计划,未获得过国资计划 B、C 档单位推荐;须依托所在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进行申请。
8.在职身份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不得申报。获选人员须在博士后设站单位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并须将人事关系(含人事、工资关系及人事档案)转入博士后设站单位。
9.留学回国博士和外籍博士不可申请本项目。
10.已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不含博士生专项计划),香江学者计划、澳门青年学者计划、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等各类博士后引进派出项目(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学术交流项目除外),以及其他国家级人才计划的人员不得申报。同一站内,博新计划与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联合资助可同时申报,但不得同时获选。
(二)国资计划B、C档
申请人须为2025年拟进站或新近进站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的人员,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含中国港澳台地区居民),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备良好思想品德。
2.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自主招收人员(不含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联合招收人员)。
3.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较突出的科研潜力和工作业绩,无科研失信情况。
4.1989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
5.新近进站的申请人须为 2024年3月1日(含)之后进站的人员。拟进站的申请人须已取得博士学位证书或已满足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基本要求(提供学位主管部门出具的同意授予博士学位证明或答辩决议书等)。
6.已入选博新计划、香江学者计划、澳门青年学者计划、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及其他各类博士后引进派出项目(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学术交流项目除外)的人员不得申报国资计划 B、C 档。同一年度,符合条件人员不可同时获选国资计划 B、C 档和上述计划。
7.申请人开展每站博士后研究期间仅可申报一次,在职身份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不得申报。
(三)博士后科研业绩评估考核资助
1.自 2023 年起获得国资计划(A、B、C 档)资助的人员。
2.国资计划获选人员在本站从事博士后研究满 18个月。
3.国资计划获选人员在开展每站博士后研究期间仅可申报一次,且须在出站前进行申报。
三、时间安排
项目名称 | 前期准备 | 系统提交 | 学校审核推荐 |
博新计划 (国资计划A档) | 即时 | 2月20日-3月20日 | 3月21日-3月27日 |
国资计划B、C档 | 2月20日-4月30日 | 5月6日-5月16日 | |
博士后科研业绩 评估考核资助 | 获批国资计划(A、B、C)档人员从事本站博士后工作 18-24 个月期间 | 8月31日前 | 9月5日 |
四、有关要求和注意事项
1.请申请人认真阅读博新计划(国资计划A档)和国资计划B、C档申报指南(见附件1、2),明确申报条件和有关要求,确定申报的具体项目。
2.国资计划(B、C 档)推荐名额以中国博士后网上办公系统测算为准,学校届时将根据推荐名额和申报人数组织遴选,择优推荐。
3.申请人可自主选择仅申报国资计划 B、C 档资助,或同时申报博新计划和国资计划 B、C 档资助。其中,仅申报国资计划 B、C 档资助的人员,直接登录 B、C 档申报系统进行申报;同时申报者须先登录博新计划申报系统选择申报的 具体项目,完成博新计划申报,再按提示跳转至国资计划 B、C 档申报系统,完成 B、C 档申报(跳转后,仅需修改和补充 B、C 档部分申报内容即可,无需重复申报)。拟进站人员须先注册再申报。
4.申请人开展每站博士后研究期间仅可申报(指经过学校遴选后推荐申报)一次国资计划(A、B、C档),在职身份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不得申报。获选人员须在博士后设站单位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并须将人事关系(含人事、工资关系及人事档案)转入博士后设站单位。国资计划获选人员未提交博士后科研业绩评估考核资助申报材料的,不得办理出站手续。
5.各学院流动站应对学位证明、学术及科研成果材料等申报内容的真实性严格把关,审核后再提交至学校。申请人对申报内容真实性作出承诺。
6.国资计划(B、C 档)申请人请及时将申请信息反馈至学院流动站,学院须在5月8日前将排序推荐汇总表(电子版及盖章扫描版,若仅1人申报无需提交)提交至邮箱2020800011@hfut.edu.cn。
联系人:李老师 0551-62901084
附件1:2025年度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 A 档)申报指南.pdf
附件2:2025年度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B、C档)申报指南.pdf
附件3:2025年度博士后科研业绩评估考核资助工作安排.pdf
附件4:《国资计划(B、C 档)申报人员排序推荐汇总表》.xlsx
人力资源处
2025年2月18日